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1314小说,免费在线网络小说,小说在线-尽在1314novel.com -> 都市言情 -> 让煤炭飞

章节目录 第三百五十二章 挖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转眼四月份到了,销售部所剩余的资金也花了很多出去,在北斗十二个区都建立了销售点,用来出售蜂窝煤以及水泥。

    并且在诚招服装加盟商,也颇见成效。方大军也打通了关系,人民政府建议学生穿校服,不穿也没关系。有这句话就够了,校服市场也火暴了起来,虽然赊帐的学生比较多,但这钱怎么说都算是赚到手了。

    还有王英在扩大市场,以及原本市区的销售就还不错,这让服装厂算是走上了正轨,工人加班加点,都有事情可做,随着熟练度的提高,工资也相对可观起来。

    水泥厂不用说了,光是大厦所需,都要加足码力生产近半年,蜂窝煤市场不降反升,因为集体制度取消,导致煤炭的价格开始上涨,并且涨得相当明显。

    按正常情况,煤炭的销售价,现在应该达到水泥的五分之二才正常,水泥现在四十的零售价,原煤也应该有15到20元区间价。县里的原煤已经到了17元左右,而之前角山,方大军才开6元一吨,但如果运输到县里,每吨大概要花3元钱,价格算起来依旧低了。

    四月份起,角山的煤炭,他给调整到了9元每吨,算上他从安全方面的付出,每吨大概要10元了。

    并且今年政策也变了,煤炭要收税,暂定的价格,一吨收五毛,杨梅才也不是吃素的,在角山通往北斗的半道上设置了关卡,煤炭不运输出来就不收税,但要通过这条路,见一吨收五毛。

    不是收现金。而是到区政府购买煤炭票,交了票才可以放行,税钱由角山自行负担。

    以前的生产队长,有不少都转行当起了煤炭小老板,但都有些偷偷摸摸的。不敢明面视人。而以往挖煤挣工分的村民,也转行当起了煤炭工人。

    方大军所承包的地方,也准备开始大量开采煤炭了,但也是只在筹备当中,因为业务还没谈下来,他主要不是销售对民的煤炭。而是想往单位企业销售,比如火车站、瓷砖厂、钢铁厂、各个单位锅炉房、以及需要用煤炭发电的企业。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煤炭价格上涨了,导致每吨水泥的成本增加了一元,每吨蜂窝煤成本增加了两元。既然自己手上就能消耗煤炭,又何必找别人购买。

    而角山之前的小煤洞,也不愁没生意,比如村民现在要用煤,就需要花钱购买了,不光是角山,还有外面的村民。光是这部分民用也足够养活小煤洞。

    水泥厂目前每月要用到两百多吨精煤,蜂窝煤厂要用到六百吨原煤,这都已经八百吨了,若是由他自己出货,每月能挣五千左右,这是纯利润。

    可别小看了这钱,每月挣五千,在现在可以算是相当牛的乡镇煤炭老板了。不过这个前提还是因为两个厂子是固定销售点,挖掘出来拉过去就ok,路途短。销售稳定。

    也已经打过招呼,两个月后,他就不需要之前的煤炭,也算是给之前的小煤洞一点准备时间,让其自谋出路。

    他要修建的煤矿可不是简单的挖掘煤炭。估计可能会配套建立一个精煤厂,这需要大量水源,进行洗煤。还可能会修建一个焦煤厂,这个就需要烧原煤了,这方面他是外行,只是了解一些信息,具体看谈下来的单位企业业务来定。比如,和钢铁厂谈好后,那边肯定会对需要的煤炭提要求,他按要求来完成质量就可以。

    这一年,他的目标是巩固之前的业务,然后从煤炭上面来挣钱,煤老板在后世的名声不好听,他也不是打算一辈子干这个,现在不过是想从煤炭上面挣到无本的资金,见政策不对,就会收手。而且左右也只是一个稍大的煤矿而已,有这么一个就够了,因为他的精力是有限的,能搞的项目也太多。

    这一次,谈到生意,他和杨梅才居然默契起来,仿佛之前的不愉快从来没发生过,他也让哑巴出面给杨梅才塞了一个红包,对方居然爽快的收下了,钱不多,但也算一笔巨款,整整五百元。

    收了钱,杨梅才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了,其实以前他想把水泥厂搞到手,一是为了政绩,二也是想要点好处。

    现在水泥厂动不了,但好处能到手,也算勉强能接受了。

    接下来就是一路飘绿灯,方大军开采煤炭的手续就快落实了,都是正规手续。

    四月中旬,因为今年的气候不错,现在就可以插秧了,虽然他一在让家里别种植土地,但父母只把一些相对比较远的土地让给了亲戚种植,大半的土地依旧在自己种,家里还养着两头猪。

    好说歹说,让父亲放弃了自己打砖的活,只当是按照比例提成,这也是因为火砖的定单太大,又招收了不少村民的男性,每月光提成也有不少了,这是父亲的话,其实也就七八十元顶天了。

    今儿他也帮着插秧,很是简单的办法,用一根线,横拉在田里,然后估摸着距离,把秧苗插进田里就可以,若是遇到插不实,就用脚捣鼓几下,把田泥扫到插秧的位置,到时插出来的效果,就是一行的一行的,间距都大概差不多。

    可方大军毕竟是穿越者,他插的秧苗,结果当天下午就有不少浮在了水面上,因为没插好,田泥松动,秧苗就漂浮了起来,天生不是种地的料啊。

    最后他就去拔秧,秧苗需要培育,办法也算简单,选一块好田,把田泥耕得细软,然后垒成长方行,但水面不能超过表面位置,可周围又必须有水。

    跟着还需要泼洒粪水,最后就是把稻谷种子均匀的撒在上面,然后跟大棚的办法差不多,给支个小帐篷在上面,用薄膜盖好。始终要保持周边有水,但种子不能泡在水中。

    跟着就是慢慢的生长,到了茁壮成活后,就可以撤掉薄膜,再让其生长一段时间。这下就可以移栽了,这拔秧也是技术活。

    弄得不好,就把根给扯断了,那这秧苗就报废了。他见过后世在旱田里培育的“抛秧苗”,那是把种子点种在模具里面,硬币大小一个凹槽。撒上几粒谷子就可以,等成活后,轻轻一拉,就可以连根带土一起从模具中拉出来。

    这个模具是一版一版的,拿一版在手中,站在田埂上。拉出秧苗,轻轻一抛,因为秧苗的根带着泥,下重上轻,落下的时候,就直接插进田里了。虽然抛秧看起来东倒西歪,但长上一段时间就正常了。当然抛秧还是需要补坑,比如农田的边上,就需要手插,还有太密集的地方要给拔掉些,太稀少的地方要补秧。

    可却节约了大量的劳力,最后收获的产量,不比插秧少多少。

    体会到现在插秧辛苦后,方大军还真是生出了“抛秧”这个念头,也跟着就付出了行动,找徐荣沟通了一下。谁想徐荣也引起了重视,说是马上安排实验,农业局要几块实验田,这个太容易了。

    他也把记忆中所知关于抛秧见识说了出来,毕竟是外行。接下来就没管了,也开玩笑说,如果出了结果,别忘了,帮他卖点煤炭,也就是拉些单位的煤炭定单来。

    栽完了稻谷,月底,他又去栽玉米,本以为这是个简单活,谁知道也停挺杂的,玉米的栽种比较落后,现在不是点种,而是跟稻谷一样,需要培育苗子,办法差不多,只是在土地里面。

    不过移栽的时候,玉米的根必须连带泥土一起给铲出来,不然就不容易栽种成活,在栽种之前,土地是需要用锄头挖一遍,然后按照间距,挖一个坑,把玉米栽种进去,到六七月份,红薯就是栽种在玉米的根旁边。等把玉米收割后,红薯也会迎来旺盛的生长周期。

    他知道点种玉米,可提出来后,估计也无法解决,这事就没提了,村民也习惯了这般。玉米栽种后,还会经过“上抖”,也就是用锄头把玉米根周围的泥土松一下,施上肥,这是技术活,因为一不小心就把玉米根给挖断了,连补坑都不行,因为已经过了生长周期。

    五一劳动节,今年的五一,他确实是在劳动。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瞎忙活,不光如此他还去支援了李玉兰家,跟这边长辈的情况差不多,李家那么忙,居然也留了些土地种粮食。

    他这个女婿也去帮了点倒忙,酒肉吃了不少,干活还没喜欢偷懒的小玉琴利索。

    大厦的修建正式启动了,分配面积还在商量当中,没有最终定下来,以方大军估计,可能需要好几个月,效率真够低的,而政府也接管了修建工程,他在过程中没什么权利,索性不去了,但偏偏几个负责人又喜欢听取他的意见,通讯联系不发达,就经常托口信让他去一趟。

    搞得他干活都干不利索,偶尔就要去一次县里,当大家得知他这段时间在种地,不知道多少叹息,这不是大材小用吗,但要是知道他种地的水平,估计就不会这么看了。

    水库的改造工程差不多了,鱼塘需要暴晒,正式利用还要等段时间,今年怕是赶不上出鱼了。

    总花费暂时不多,后面的资金主要是用在水库周围那一千亩山林,他要改造成果树林,这个就有点麻烦,也是个长期工程,慢慢来了。

    要的三千只鸭子,已经养了起来,每天都在消耗粮食,他也养了近二十个兼职村民,在水泥厂半上工,哑巴是负责人,现在夏天还没正式到来,他去看的时间也不多,等夏天来了,在去钓鱼什么的吧。

    “大军哥哥,你什么时候也带我去坐火车啊。”小玉琴有些可怜巴巴的说道。

    “今年内吧,等空闲下来就去。”方大军也不是随口一说,带李家一起出去游玩一次也不错,但不是现在。

    ————

    春去秋来,转眼到了八月份,天气依旧炎热,玉米已经丰收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晒玉米,然后进行装坛。玉米以及之前的油菜籽、麦子的丰收,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相比去年来说,粮食产量要更足。

    以往村民是上工。基本是时间制,混完时间就是一个工,人不同,工分算得也不一样,但现在却是自家的地,天不见亮就干活。天黑才回家的村民大有人在,这粮食要是不丰收,那才是没天理了。

    玉米和稻谷,差不多都要晒十个太阳日左右,要彻底晒干水分,储存起来才不会发霉、长虫。

    粮食虽然多了。但因为家畜养得多,导致漫天遍野都是打猪草的队伍,今年种植和养殖方面都算是双丰收。

    而肉食的价格,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虽然只是涨了五分钱的样子,可却让大家都很高兴。

    大米的价格也略微有点上涨。涨了一两分钱每斤,基本上这种物价上涨是合理的,而工资方面,干部们也上调了一点点。

    八月下旬,也终于迎来了收割稻谷的季节,这才是重中之重,大米是当地的主要口粮,也是上交公粮最主要的粮食。

    不知道多少人等着出结果,方大军的去年发明的脚踏式打谷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本上每个家庭。光靠这东西,不用外人帮忙,在两天之内,就可以打完所有的稻谷,如果加点班。一天就能搞定。

    其速度大概是,每天能打出三亩地左右的稻谷,别嫌慢,因为往年更慢。稻谷收获到家里,接下来就是进行暴晒了,在九月中旬就可以进粮仓。

    各家各户自己都会称重,或是估算,比如一个箩筐能装四十斤,那么就数箩筐,就能大概知道了。

    生产队虽然被弱化了权利,但统计数量却是没问题,还有一个小消息,相比去年来说,今年所上交的公粮少了很多。现在每亩的产量也就四百斤左右,按每户平均约三点五亩稻田,每户平均能收获一千四百斤左右的谷子。

    往年大概要上交九百多斤,今年只有六百斤了,这样村民能剩余八百斤,就这,方大军也觉得虚高了,上交个两三百斤,这才正常。

    但是村民们却是喜气洋洋,因为这意味着,差不多能吃饱了,每顿吃不了干饭,也能吃稀饭。其实杂交水稻一出来,每亩产个七八百斤,这才正常。

    到时候每户能收获两千斤左右的谷子,年年都能有剩余,而到时候就会有认购粮,也就是村民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卖给国家。大约到九十年代中期,到时候粮食就可以卖给私人,不用在卖给国家了,具体的时间,方大军也不是太清楚了,因为穿越前根本就没关系过这些事。

    其实现在村民总感觉粮食不够吃,主要还是因为大家的饭量太猛了,现在每家都是粗碗,一碗能装三两米,壮汉吃个三碗都正常,但往后碗就会越来越小,饭量也会越来越少,因为其余农副产品丰富了。

    角山今年的农副产业也变多了,比如韭菜、黄瓜、猫豆等。村民自己拿到土地,也会想办法多种油菜,食用油这方面也不会缺了。

    今年依旧是交公粮,但跟去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村民心中那股无言的怨气也基本消散了,华夏的农民可以说是最勤劳的了,也容易满足。

    剩余的粮食入了粮仓,接下来一年就不会慌了,这日子算是真的有奔头了。

    几年后,当农村不在为吃饱发愁,肯定就会追求吃的质量。,当能吃饱吃好后,那就会追求整体的生活品质,会对钱有所追求,因为有了钱就可以修楼房,购买家具家电,穿得更好,进城去游玩。

    年轻一代,也会想去看看外面的世面,这就造成,打工的人群越来越多。

    但那是多年后的事情,现在的工作岗位太紧缺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挣钱太难。

    方大军放出风声要开采煤炭,差点引起之前的挖煤工人集体跳槽,也有无数之前没挖煤的壮汉来打听消息,不得不说,他现在的口碑相当好,大家也都愿意给他干活。

    这算是诚信的价值吧,所以煤炭工人方面他一点都担心,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安全重于泰山,真出了事,他赔钱是小,生命才是大事。

    所以动工之前,才会修建大量的防范措施,比如用条石以及水泥加固主洞口,比如修建排气系统,让洞里的空气随时流通,这样就能避免瓦斯爆炸,反过来,会增加开采成本,但钱是挣不完的。

    另外还要修建房屋,挖煤只干白天,晚上现在不打算开工,太过危险了。所以不需要住房,但是食堂,休息室这些就需要了,还有公路、电路改造等问题。

    煤炭还没开挖,这些准备工作就花掉了大笔的资金,他也请了专业的安全顾问,招收工人之后,会经过培训才会上岗,如果违反安全准则,工人也有权利要求不开工。

    但这些只是防范,把危险降到最低,挖煤依旧有风险,而且是高危工种。

    方大军也有想过,不管煤炭这一块,但他不挖,别人也会挖,换了别人来,其它不敢说,至少安全这一块,不会如他这般重视,并且他不光重视自己的煤矿,也依旧在统一着其余小煤洞的安全问题。

    其余地方他管不了,不过角山这地方挖煤,必须把安全问题重视起来。

    “咚!”一锄头下去,终于,见到了煤炭。

    现在还未开采,只是在试挖,跟他用小黑石探察情况一样,这里的煤炭很丰富,质量也相对很好,挖出来后,就是钱。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