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1314小说,免费在线网络小说,小说在线-尽在1314novel.com -> 历史军事 -> 伐清

章节目录 第五十七节 夜战(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康熙三年、永历十九年底,清廷发起了对川北的攻势。转年年初就遭到了空前的惨败,此后就彻底丧失了对南方的军事威慑权。

    以杨在杨大学士为首的大明中央朝廷,随即以永历天子的名义要进一步给邓名加官进爵。邓名谢绝了晋升他为郡王的恩典,却暗示他希望在职务上能有更高的提升。

    经过一番研究后,杨在以大明天子的名义重开大都督府,打算授予邓名征虏大将军的称号,这也是武将能够得到的最高官职。虽说征虏大将军这个职务是朱元璋停止授予武将的,重开大都督府似乎是对祖制的违背。不过,朱元璋也没有把亲王授给过外姓人,从这个角度上说,永历给予南明三王亲王的爵位已经是开了先例。

    在邓名高高兴兴地接受了这个武人的最高职位后不久,南方就再次出现了激烈的动荡。

    由于在川北遭到惨败,清廷只好把福建和广东的治权交给了耿继茂和尚可喜,让他们二人成为了和吴三桂一样独立王国的藩王。不过清廷对广西的处理稍嫌迟缓,孙延龄无论是资历还是实力都无法同他的岳父孔有德相比,对广西的控制也十分有限,因此没能搭上这趟顺风车。

    一无所获的孙延龄对此当然非常不满,他开始公开对手下抱怨,称清廷的主力先是打不过川军,然后又打不过川军扶持的夔东军和浙东军,现在居然连川西的农民都打不过了——川北最让清廷丢脸的就是,被清廷大吹大擂的名将赵良栋统率的河西精锐,居然被江油一代的川西农民自卫队打得几乎全军覆灭。虽然清廷企图解释川西的农民完全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农民,但这完全是越抹越黑,孙延龄他们对川军的战斗力没有直观印象,认定了清廷的精锐已经腐朽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死抓着权力不放,说明现在这个朝廷已经完全没有自知之明。

    在这种情况下,孙延龄就开始和吴三桂勾勾搭搭,打算一起用“通邓”的罪名讨伐湖广总督张长庚。

    相对消息闭塞的广西,武昌的张长庚则惊骇于川西的战斗力,他从报纸上看到了很多关于川北会战的报道。明军正规军和清廷主力进入战场之前,赵良栋面对的只是江油的民兵。而且赵名将还有奇袭的优势,一开始赵良栋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伎,在杰书大肆宣称要去重庆的时候,暗地里派遣精兵背负少量粮食,日夜兼程偷渡剑阁、突袭江油;明军也确实没有能在第一时刻作出反应,当清军先锋兵临江油地区的时候,明军正规军还没有得到消息。

    江油地广人稀,但是每个农民都拥有大量土地,生产的粮食富裕,所以农民们纷纷自行养马出售给川西的骡马行。赵良栋入侵江油的时候,当地的的农民人人有马,每家都有好几支步枪。最让张长庚震惊的是,川西报纸上详细介绍过一个名叫匡太平的农民保卫家园的壮举。这个人拒绝向清军的征粮小分队提供粮食,带着老婆和两岁的孩子藏进他的谷仓里进行抵抗。清军的征粮小分队共有十个人,匡太平用步枪打死了五个,然后骑马追击逃跑的清军溃兵,又砍死了三个人。第二天清军动员了上百披甲,由一个千总带队,用长矛、大刀和弓弩围攻这个农民驻守的谷仓,又被步枪打死了好几个人。此时匡太平的连襟司马求道闻讯,带着周围的十几个农民骑马持枪赶到,将带队的千总当场击毙,还乘胜追击打死、打伤了几十个清兵。这对连襟也因此成为轰动全川的英雄人物,战后还接受了好几家报纸的采访。还有个从绵竹来增援的农民也沾了匡太平的光,同样成为了新闻人物,这个绵竹农民名叫安逸臣,是匡太平以前的好友,也是第一批在闻警后就骑马负枪星夜赶去江油支援的绵竹农民,很多报纸都热情地报道了这两个人的战友之情。

    轻装前进的清军征不到粮食,立刻陷入了困境。赵良栋的手下被农民打得丢盔卸甲,迫使他亲自指挥对这些武装农民的进攻,还投入了他的亲兵营。可是面对一人多马而且人人持有先进武器的农民龙骑兵大队,赵良栋的重装步兵竟然不是对手,泥足深陷。十天后,明军的正规军尚未抵达,但绵竹数千持枪的农民大队已经骑着马、坐着马车陆续赶来增援了,连赵良栋的亲兵营都被他们打得失去了战斗力。

    对于这些报道,其它地区大都认为是天方夜谭,就是北京也将信将疑,怀疑明军吹嘘的成分居多,更大的可能性是明军的正规军化妆成农民,伏击了人生地不熟的赵良栋。但张长庚却不怀疑,因此康熙四年初川北战役结束后,他就打定主意进一步向四川靠拢。而且此时张长庚已经分别从成都方面和北京方面得到消息,知道吴三桂正在打他领地的主意。得知孙延龄也参与到密谋中后,张长庚把大批原先放置在湖北的军队调动到湖南,防备吴三桂和孙延龄,还同时向北京和成都求救。

    为了获得成都的支援,张长庚贱价把岳州卖给了李来亨,把钟祥卖给了郝摇旗,从成都拿到卖地的钱款后,他送一半给北京作为效忠费。本来成都和北京都不愿意吴三桂进入湖南,拿到好处后都表明立场,支持张长庚继续统治湖广——因为张长庚的卖地行为,成都方面觉得张长庚确实是湖广目前最合适的统治人选,而北京也对他迫不得已的行为表示了谅解。北京宣布张长庚绝无通邓行为,如果吴三桂和孙延龄擅自开启战端就是犯上作乱,要他们两个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成都则表示,虽然自己和武昌毫无勾结,和清廷誓不两立,但若是吴三桂、孙延龄这两个人既不忠于大明也不忠于满清的话,也会出于支持忠臣义士反对反复小人的原则支援武昌,以弘扬天地间的浩然正气。

    而吴三桂一面继续秘密向成都和北京陈情,一面依旧紧锣密鼓地准备进攻湖南。他的盟友孙延龄也公开放风,激烈攻击张长庚卖地和调兵南下的行为,认定这说明武昌无心抗明,一心要和清军嫡系打内战。

    如果说这一切已经让天下人看得眼花缭乱的话,康熙四年底的事情就演变得更加精彩。吴三桂终于誓师出发,讨伐“通邓”的逆贼,孙延龄提供了部分粮草并派出兵马助战。结果吴三桂拿到粮草后却突然清洗了孙延龄的部队,突袭擒杀了孙延龄父子,软禁了孔四贞,并吞了广西的军队和土地,宣布孙延龄一心发动清军内战,是“通邓”的逆贼!

    战后,吴三桂和张长庚恢复友好,主动撤离了贵州、广西与湖南边境上的驻军,同时还把孙延龄原本应得的那一份湖广协饷也纳入囊中;张长庚保住了大部分领地,避免了吴三桂或是明军进入他的地盘;北京和成都也放下了对湖南的担忧;吴三桂一下子把领地扩大了一倍。大家皆大欢喜,除了已经身首异处的孙延龄。

    因为明军又光复了两府,杨大学士就把邓名官衔前的“征虏”二字也去掉了,从此称为大将军邓名。这次发起南洋战争时,大名内阁在邓名高调宣布出兵后,也高调宣布要恢复“丞相”这个被明太祖废掉的官职,暂时让邓名摄“副丞相”,代行丞相事。

    等到这场战争胜利,丞相前的那个“副”字肯定就可以去掉了,这一点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而邓名的手下已经开始用丞相称呼他了。

    “抵近作战,最好能够夺取西班牙人的大舰。”宣读完院会的文件后,邓名和将领们坐下来,进一步阐述他的作战目的:“保住西班牙人的这些大舰是很重要的任务,如果只是单纯摧毁了他们,我们固然赢得了周围的制海权,也能顺利取得马尼拉,但荷兰人的威胁仍在。”

    并不是每一场海战都能预测,一旦和荷兰进入战争状态,整个南洋海域就不再安全。如果在辽阔的海域遇上荷兰人的巨舰,中国的武装商船就会成为没有自卫能力的靶子。

    西班牙人固然希望靠一场主力决战来消灭明军的海军,而明军又何尝不是如此,邓名盼望能够通过几场堂堂正正的海战,彻底摧毁西班牙和荷兰在东南亚的海上力量,以免陷入被动挨打的海上交战和游击战中。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重视贸易,邓名对贸易的重视程度丝毫不在他的敌人之下。

    “只有西班牙人的大舰才具有和荷兰人大舰相当的重炮。我们夺取了西班牙的大舰,才能够在荷兰人攻击我们时,击穿他们的装甲。到时候,这些大舰会是荷兰人首要攻击的目标,我们的小船可以有机会抵近攻击;如果荷兰人避免决战,我们也可以用这些大舰保护航道。只要采用新式的炮弹,我们就算水兵的实战经验稍差,在一对一时仍能占到荷兰人的上风。”说到这里,邓名微笑了一下:“毕竟我们这次远征的目标是巴达维亚而不是马尼拉,如果能够一次解决,我们就没有必要拖到几年后再来一次。”

    所以,此次远征的关键就是和西班牙主力舰队的海战,明军不但要取胜,而且要夺取西班牙的战舰而不是简单地把它们摧毁,更要避免西班牙的船只逃脱;在这一次作战中,不会有大型战舰吸引火力,为明军的小型战舰递进攻击创造机会;至于明军的统帅邓名,更是没有海战的经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