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1314小说,免费在线网络小说,小说在线-尽在1314novel.com -> 历史军事 -> 食王传

章节目录 第七零零章 晾一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从安息要到长安,虽然说是道路有三条,但其中最快也最安全的道路就是从葱岭而过,另两条一是绕到北边从大食进来,一条是取道天竺,走真腊,穿六诏再北上长安。可这两条几乎没人会走,花的时间要一年差不多,还路程长,北边大食人膘悍且蛮横不讲道理,尤其是安息这是出使大唐又不是去他们大食,因此半道有被劫的可能;至于说走天竺和真腊?这不就有可能泄露了安息和大唐的协议趋向么?也是不安全的。

    葱岭,是天山和昆仑山的交汇点,两坐山脉在此并没有完全接连上,因此葱岭就是一个相对低的山谷,当然也只能是相对的低,是和天山那最高七千多米的主峰及昆仑山那六千多米的主峰对比而言。但葱岭本身的海拔也不低,具体数字王况不记得,但葱岭的最高点,怎么地也有四千多米吧?这可是冬天,大雪封山,不要说葱岭,就是比葱岭要低不少的东边的夏特古道,全程二百多近三百里,在冬天最少也要走上十来天才能走完!.

    葱岭以西一直到花喇子模如今都是大唐的属地,花喇子模国主已经上表请求撤国设道,只不过是皇帝不在,这等大事就是长孙无忌也不敢轻易决定的,更何况刚刚被指定为主外的王况?其他小国,王况都可以跟朝中众大佬商议后做出决定给个州了事。但花喇子模地域不小,差不多有三四个建州那么大,且又和安息接壤,设立道的话,这里面关系牵连可就多了,花喇子模的国主最起码也得封个郡王才行。

    为了不让安息人投下太多的关注,也是王况和长孙无忌一干大佬们实在是无权封子和伯以上爵位的权力。封个把的男的权力还是有的,都不用王况他们,直接宗人府报备下就行。因此在皇帝不在朝的情况下,朝廷还是费了好一番力气才将花喇子模国主安抚下来。

    如果从安息人被打发回去禀报,再到安息从其都城派出使团。就算是一路轻车从简的,而且选择在气候暖和的时候的话,最起码也得要半年之久,可现在是冬天呢,怎么地七八个月也是要的吧?可算一算,这才过去四个多月呀,难道安息人长了翅膀了?直接的飞过了花喇子模南边的大漠和葱岭?

    “依某看哪,安息人怕是早就派出使团了,他们心急呢。”杜老头一语就道破了其中的猫腻。

    房老头则接过话题:“嗯,如此看来。咱们又能多添几艘大楼船了,照这么下去,搞个不好,今年就能让这些孩子们上学去了,不用呆在这里。”众人听了。会心一笑,这个谈判,有长孙相公和房相公主持,那么就能多从安息人的口袋里掏出大把的银子了,既然他们那么心急,咱们的筹码也多了不少不是么?朝廷虽然年年收入都在增加。但要花钱的地方可也多呢,如果这一次能从安息人的嘴巴里多撬他个几百万贯出来,那么就算建个学,连着延请先生要花上几千贯,那也能建千来个学,可以让十几万的孩子进蒙学了。

    然后朝廷再补充一点,内府再给点,这么一来,不就解决了天下百姓家的孩子上学问题了么?事实上,早几年间,皇帝就有由内府出钱来大兴学的意思,但被王况给拦住了。原因很简单,本来么,读书取仕那几乎都是贵族们的特权,偶尔有那么几个寒门子出人头地的,也无关大局,但要是李世民突如其来的让天下所有百姓子弟都上学了,必定会引起豪门大阀的反弹:朝廷让那些人都上学去了,那谁来种地?谁来当衙役?谁来从军?谁来干粗活呀?

    因此这些年里,朝廷推行的都是温和的改变方式,先是在各州设立一两个学,降低入学标准,尽可能的将覆盖面铺到普通人家这一层上,然后,等到建州学里第一批入学的孩童长成了,绝大部分都没取到秀才的功名了,这就有了例子摆在那了:那么多人没拿到秀才功名,根本不影响到劳力嘛。于是就在各县设学,同样降低标准。

    再来,看看第一批各州出来的差不多也和建州一样的情况,于是就推广到每户人家有一个免费入学的名额,不管你身家如何,出身如何,都是一样的待遇,当然了,你有钱,你也可以自己另外延请西席给自己的孩子开小灶,毕竟学每天只上半天一个半时辰的课,每旬还要放假一天,碰到农忙的时候,考虑到孩子们也得帮家里喂喂鸡鸭,送送水什么的,都会有相应的时间休息的。

    于是,渐渐的,对于文化天下这个王况从孔圣人那里拿来用的观点,朝中大佬和豪门大阀的都开始接受了起来,很明显的么,受过教育的,你跟他讲道理,说这是谁谁谁说的,在哪本书上有,他能懂,不懂的也会去查;没开过蒙的呢,你要让他相信一件事,任是你讲得天花乱坠也没用,只要他从小没接触过的,一般都认个死理,就是不信!

    再者,虽然是天下人都可以进学,可起点还是不一样的呀,一般人家哪可能有富贵人家这样的条件?因此经过几年的不适应之后,大家也就都不再将天下人都进学视为洪水猛兽了:某家就不信了,某家给子女提供的条件比你寒门优渥得多了,都是孩子,某家的孩子就会比你们的差?至少,某家孩子骑的是好马,你们家的呢,骑的是驽马!

    于是这戏剧性的一幕就这么出现了,皇帝还没回来,还没发话呢,这些大佬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要全天下扩建学了,似乎这一切就合该如此一样的,只是他们也知道自己几年前的心态和现在完全不同,根本不敢说皇帝不是的,当初可是他们自己背地里颇有怨言的呢。

    王况和房老头对视一眼,彼此一笑,心照不宣,当初就是房老头给王况出的主意,然后王况出面,房老头再在一边煽风点火这才敲定了循序渐进的法子。现在,收到效果了,房老头也很是得意。房家虽然现在算是豪门大阀,可底子并不牢靠,远没有五姓七族那么根深蒂固的,因此他还是有些同情寒门一系的,毕竟,自己房家也是这么经历过来的呢,其中的苦自是不必说了。

    “既然他们急,干脆,让他们多等几天好了么。过两天就是上元啦,大家伙也该去准备准备上元灯会了不是?”平素以刚直著称的魏老头这时候竟然玩起了弯弯绕,眯着眼,一副贼样。

    唬得站在他边上的程老魔王一个激灵,身手敏捷的一跳,离了魏老头老大一步,嘴里还嘟囔:“不得了啊,魏铁板什么时候也学会了起坏心思了?得,大家伙赶紧的离他远一点,不是说平日里的好人如果坏起来,那就是谁都架不住的么?”

    于是引起一阵哄笑。长孙无忌开口道:“玄成的提议很不错哟,依某看哪,今天的常朝就干脆不议事了,大家散了,回家去罢,上元的大朝,也不用上了,嗯,过了廿五再恢复上朝如何?”一众大佬都点头赞这主意不错,给大家一点时间,过个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上元节,长安百姓难得有今年这么高兴的,干脆就让他们更高兴些。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人提一句这其实是要把安息人晾一晾,让他们急,让他们找不着人!

    书记郎于是记下大意这样的话: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二日,圣人巡天下未归,为安定长安百姓故,魏相公提议搞个热闹的上元节,从相公称善,因此一致同意休朝一十三日,贞观十五年正月一十二日,安息使团抵长安,在驿馆感受我大唐之兴盛,无不惊叹!

    得,合着书记郎这一段话,连着后面十三天的事情都一笔带过去了,如果没什么意外发生的话,他到恢复常朝的时候,就不用再忙着补充记录了。

    于是就都三三两两的散了,搞得殿中那些忙里忙外给一众官员端热茶的寺人使女是大眼瞪小眼的,这是怎么了这是?难道各位相公们都罢朝了?这可不得了哇,赶紧回到后面去禀报皇后。却被小六子一句给喝住了:“慌什么呢?没见这是长孙相公提的么?别人罢朝或许有人信,长孙相公罢朝谁信呐?相公们这么做自有他们的道理,军国大事,岂是尔等可以胡乱猜测的?”

    徐国绪笑眯眯的过来,赞道:“啧啧,小六子你越发出息了,嗯,不错,不错,某下月就要出发去东治出海了,依某看哪,干脆你来帮某管着内府算了。”

    吓得小六子一个哆嗦:“徐监丞您老可别拿某来开玩笑,不还有副监丞的么?你这让某以后怎么在宫里行走呀?”内府副监丞姓周,是宫中的老资格,几乎就是这宫中所有寺人的师傅,许多人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徐国绪和小六子也不例外,虽然能力是一般,但在宫中的威望却是无人可替,所以小六子才会吓一大跳。

    “周老也要跟某出海去的,他说年纪大啦,是该趁着腿脚还灵便,走得动的时候,好好看看天下景致,他这一走,这内府可真就没人管了,你不管谁来管呀?再说了,某就是放出话去,有人敢接么?得,就是你了,某明日去奏明皇后,先这么定了,乖哈,晚辈就要有晚辈的觉悟。”徐国绪两眼一瞪,手一背,踱起八字步,哼哼哈哈的哼着小曲走了。

    {www.PiaoTian.com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