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1314小说,免费在线网络小说,小说在线-尽在1314novel.com -> 历史军事 -> 泱泱大唐

章节目录 第七十六章 盛况空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盛况空前

    七月中旬,松州的战事已经基本结束,此战的辉煌程度出乎任何一个人的意外。

    进犯我边境的近三十万吐蕃大军,大部被我大军歼灭或者俘虏,只有少数逃回吐蕃国内。

    由吐蕃赞普弃宗弄赞亲领的、进攻松州城的二十五万大军,几乎全部被歼。因为岷江的阻隔,这部人马除一部逃入山中的溃部外,逃回吐蕃国内的几乎没有。

    在侯君集送回来的军报上报告,在松州城外那片狭长的山川地带,共计歼灭吐蕃军队七万余,俘虏十六万多人,缴获的牛羊牲畜无数,而我军伤亡只不过一万余人。

    其他几个方向攻击我边关,依弃宗弄赞的布署是作为策应及吸引我军注意的吐蕃军队,在闻听弃宗弄赞被我军击毙,所领人马尽数被歼后,无心恋战,迅速回撤,我边州守军没有放过机会,立即出城追击。在我边州守军的追击下,这几万吐蕃人马也没能消解逃脱恶运,大部被歼。

    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称的战争,就似一支精锐的军队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一般,消息传回来,李世民召集众臣宣布战况时候,满朝文武都被震惊,比以往数次战役更巨大的胜迹,让许多朝臣们得意忘形,朝堂上竟然出现了混乱,一些官员因为失礼而被侍御史弹劾。

    不过皇帝李世民并未因少数官员们的失礼而处罚他们,以我大军取得巨大胜利,天地应同庆为由,无视了朝臣们在朝会上的失礼。

    同时李世民将松州大捷的消息诏告天下,还以战事的巨大胜利在赦天下,宣布免除松州、叠州、文州等经历战事的州县三年的赋税,以示庆贺。

    没能随军出征的王易在听到这般巨大胜利的消息后很是欣喜,但又很是失落,他为没能在这次征战中有所表现而遗憾,他也在想,要是他这次能随军出征,一定能立下战功,得到李世民奖赏的。虽然说王易在此前辞去了检校兵部侍郎职,但作为热血男儿的他,还是希望在征战中扬名立万的。

    这场战事胜的这般轻松,王易想着,不只他,其他那些没能出征的将领,也一定会和他一般后悔,后悔没有随军出征,去捞这能轻松获取的军功,以求得皇帝奖赏的。

    九月初,出征的大军凯旋回京,李世民率君臣迎出长安城二十里,以示对出征将领的褒奖,率军出征的侯君集、苏定方、执失思力、牛进达及松州都督韩威等将领,受到了英雄的礼遇,被万千的长安百姓围观指点。

    俘虏的近二十万吐蕃俘虏也被押解回京,他们将被分拆安置,与以往的俘虏一样,接受大唐朝廷对他们的惩罚,进行劳动改造,为大唐的基础建议添砖加瓦。

    这些年,大唐的基础建议项目更加的多,大多是道路、河道水利等利于民生的建议项目,这些项目建设周期长,劳动量大,需要征集的民工数量多,会影响农事,有这么多的俘虏押解过来,正可以在很多程度上解决民工短缺问题。

    而吐蕃国内因为少了如此多数量的青壮年劳力,其国力大大受损,至少在二十年内,再没能力威胁我大唐的边关。吐蕃统辖地原来总共只不过一两百万人口,除去老弱病残及妇女,能上马征战者最多只有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如今这些人口大部被我大唐俘虏,即使我大唐对其放任不管,吐蕃国内能动员的兵员数量也是少得可怜。

    因巨大的战功,兵部尚书侯君集在回京后被委以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职。

    苏定方因为被晋为左骁卫大将军职,并被授以渭男县公爵位,执失思力被转授左卫大将军,另一名立下巨大战功的功臣牛进达被授以左武卫大将军职,其他有功的将领都有不同程度的奖赏。

    在作战时候率部请降的吐蕃将领和头人们,得到了李世民的特赦,被宽大处理,还得到了封赏。极力反对弃宗弄赞进攻我大唐,并在我军攻击时候第一次举部投降的吐蕃小论囊赞被李世民委以为吐蕃国新任赞普,并准备派军队护送其回国,执掌吐蕃。

    归降和俘虏的吐蕃大小头人数量惊人,有数百人之多,李世民派人对这些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让他们随囊赞回国,还是留在长安养老。

    囊赞还是识时务的,在长安得到了李世民非常好的待遇,并被委以吐蕃新任赞普后,也以极大的诚意对我大唐示好,在与那些“新任命”的吐蕃官员多日的相商后,在他们还未归国之时,就做出了除国内附的决定。

    原吐谷浑国慕容顺差点叛乱的族人所杀的经历给了他们教训,在长安了解的诸多事也让他们明白了大唐朝廷的真正意图,除国内附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九月底,李世民颁布诏布,接受还在长安的新任吐蕃赞普囊赞的内附请求,除吐蕃国,在吐蕃地设立西州大都护府,改逻些城为西州,作为西州大都护府的治所,改原吐蕃各茹为州,委囊赞为西州大都护,并封其为西海郡王,其他归降的吐蕃头人为各州刺史,并都有封爵。

    除护送囊赞回西州的一万五千余唐军将驻守在那里外,大唐朝廷暂时不派官员进入西州,西州大都护府的事务仍然由原吐蕃头人们负责,实行羁縻治之。

    在朝议如何处置吐蕃地时候,朝中的争论还是挺激烈的,朝臣们的分歧也挺大,有不少的朝臣建议军事占领吐蕃高原,如东突厥地和青海地一样,由我汉人官员担任各级官员,管理吐蕃事务,但有许多的人建议放弃吐蕃地,认为吐蕃那高寒之地,实是一个累赘,没有什么产出,不能为我大唐增添财富,还会拖累我大唐。当然还有不少的朝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建议实行羁縻治置,通过控制吐蕃头人对吐蕃高原进行占领,通过累年的影响,最终让吐蕃人认同我大唐对其的统治,最后李世民采纳了这个意见。

    吐蕃的主力大军虽然被歼灭了,但吐蕃国内还有不少残余的势力,由大唐新任命的这些西州大都护府的官员要想回到西州城,还不会很顺利的,很可能还会有战事发生。即使他们回到西州,接管了原吐蕃地的治理权,治下的各部落还会有叛乱发生的。

    因为囊赞回西州时候,身边只有千余人的护卫,回西州后也不可能很快就组织起军事力量,他们必须依仗护送的一万五千唐军,维稳统治,镇压叛乱的。

    不过囊赞在唐军的护送下回西州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和反抗远比他们所想的少。因为弃宗弄赞身死,消息传回国内后,各部落间的争斗马上发生,为了争取牧地,还有牲畜和人口,规模较大的部落以武力来解决这些事。在囊赞回西州后,这些留守的部落头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得到囊赞及他背后唐军的支持,争先恐后地巴解示好。

    大乱之后,各部落的势力范围必定要重新分配,无论哪个部落头人都明白,凭他们的力量不可能单独与得到唐军实际支持的囊赞相抗,唯有示好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那里不明白这个道理的部落头人,选择了与唐军及唐军支持下囊赞的对抗,他们的结局只有被剿灭或者远走他乡,原吐蕃高原上最富饶的西州城附近很快被囊赞牢牢掌探起来。西州大都护府境内虽然还不平静,内乱四起,但在万余唐军的威慑下,已经慢慢往好的方面发展。

    吐蕃军队数十万人被歼,大唐改吐蕃地为西州大都护府,亲唐的囊赞被委以西州大都护,唐军一万五千余人进入西州平叛,这极大地震动了原吐蕃地周边的部落和国家。

    唐军五万人就尽歼了近三十万吐蕃军队,其战斗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没有人敢小看进入吐蕃地的这一万五千唐军。这些国家和部落很快做出了应对,原本与吐蕃时常兵戎相见的羊同,马上派出了使者,向我大唐示好,并表示愿意岁岁向我大唐进贡,尼婆罗、南蛮诸诏纷纷派出使者,来到长安,向我大唐示好,表示愿意尊我大唐为宗主国,还有一些小国如康国、朱波等请求内附。

    对这些部落和国家的示好,李世民一一接纳,对各部落头人俱封以大唐的官职,并派出使者富诫,令这些小国和部落行大唐历,从我汉俗,大唐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这些年,因为稻麦复种技术得到了最全面的推广,大唐境内几乎所有土地都采用这样的耕种技术,再加上人口数量得到迅速的恢复,新耕荒的田亩数量在连年增多,及一些新式农具如曲辕犁、排犁、筒车得到推广利用,新建和翻修的水利设施很多,天下连年丰收,粮食产量每年都保持在很高的增长率,各地的粮仓一建再建,依然无法满足存粮的堆放。许多百姓家里,也在为粮食吃不完而发愁。官仓存粮富足,国库殷实,即使发生规模很大的战争对民生也基本没有大的影响,百姓的赋税不会有增加。

    大唐的天下,呈现出一派极盛时候才会出现的盛况,但盛世的背后也有隐忧…

    第七十六章盛况空前

    第七十六章盛况空前,到网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