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1314小说,免费在线网络小说,小说在线-尽在1314novel.com -> 历史军事 -> 地中海霸主

章节目录 第四十二章 大空头(29)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10月第一周就这样平淡的过去了,道琼斯指数围绕着310点中枢反复整理,爬上去、掉下来,再爬上去,再掉下来……这段时间也是利弗摩尔割韭菜割得最爽的时候,虽然每天收成也就是2、3千万美元,但这种涓涓细流居然也支撑了联合银行的流动性——因为理论上说来,联合信托客户的款子都是从联合银行这里获取而来的。

    孔蒂尼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提前向美联储归还了6亿美元的拆借款,甚至还主动向花旗、曼哈顿等银行归还了2亿美元的拆借款——这当然是包藏祸心的一手,不还给他们钱,等过段时间联合集团要跑路时怎么有人会接盘呢?

    由于这样的刺激,市场乐观情绪又有回升,仿佛当初导致市场变化的联合银行导火线一下子又不存在了一样,等10月12日记者招待会上孔蒂尼亲口承认还在与大型企业进行磋商,看看合同是不是恢复时,那种好日子的情绪仿佛又回来了,很多中小投资者抛弃了已跌成渣一般的小盘股,开始狂热地追捧那些大蓝筹,而那些小票也不甘心坐以待毙,纷纷开始同业合并,希望能够打造成为一个大型企业。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柯蒂斯公司和赖特公司,这两家企业最开始作为航空股是典型的大牛股,安格妮丝在他们身上发了大财,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他们并没有太多产品,就算有产品装备了军队,订单量也非常稀少——现在是和平时期,超过50架订单就算是大单子,可这些单子怎么能支撑庞大的市值呢?于是两家公司便琢磨合并,虽然7月份就在考虑合并,但直到10月份这项合并工作才告一段落,形成了柯蒂斯-莱特公司,不过经过换股以后,双方股价已跌落到只有最高值的三分之一还不到。

    柯蒂斯和莱特公司的合并成功了,因为他们此时已是这个领域相对比较大的巨头,而且富有名气,但另外一桩航空工业合并案却被孔蒂尼硬生生搅黄了。这桩合并案的内容是波音公司、普·惠发动机公司、汉密尔顿、西科斯基和其他公司准备共同成立联合飞行器和运输公司(united-aircraft&transport),这个公司如果成立,便有可能成为压倒柯蒂斯·莱特公司的巨头。

    孔蒂尼深知这项合并的威力,波音、普·惠、西科斯基哪一个不是后来航空业界的巨头,所以他不能让这个公司合并,他采取的做法很巧妙,一方面是向交易所提出异议:第一,认为联合飞行器和运输公司与联合航空在名称上很难区分,容易引起股民混淆,希望重新考虑;第二,这样合并以后恐怕会造成垄断,不利于市场竞争,必须经过反垄断法审议——后面这条异议还得到了柯蒂斯·莱特公司的附议,因为后者还害怕出现一个巨大的寡头。

    这是明面上的动作,私下的动作则是和普·惠公司商议,力图让该公司和联合集团下属的联合动力合并,目前联合动力在航空液冷发动机、汽车、坦克发动机领域已有了一定优势,是意大利第二大发动机制造商(第一大是菲亚特),但在航空风冷发动机领域还比较薄弱,而普·惠公司的黄蜂发动机非常不错。为了合并普·惠公司,孔蒂尼开出了三个诱人筹码:

    第一个筹码:从1930年起,联合集团向普·惠公司采购不少于3000台航空发动机,5年内完成;

    第二个筹码:在目前单排9缸的基础上共同研究新一代风冷发动机——包括双排14气缸、双排18气缸发动机,意大利投入不少于1000万美元,成果将来双方共享;

    第三个筹码:双方以换股形式,共同掌握对方30%的股份——即普·惠获得联合动力30%的股份,联合集团掌握普·惠公司30%的股份。

    这几个筹码可比与波音等公司共同组建联合飞行器和运输公司要强得多,普·惠公司的高层二话不说就立即拍板同意。

    普·惠公司一退出,联合飞行器和运输公司就不存在垄断了,在他们改名为北美飞机公司后,联合集团和柯蒂斯·莱特公司都予以了认可,于是这样一来便出现了三足鼎立的架势,看上去整个市场非常和谐。

    但孔蒂尼知道这种和谐是假的:

    第一,联合动力虽然在排期表上预计于1930年上市,但实际上他永远不会安排来美国上市,因此普·惠公司持有30%股份就到顶了,不能再动,联合集团永远都是大股东,但普·惠公司的股份却很分散,联合集团除手里这30%以外,还可以在股市崩盘后去搜罗其他公众股,因此要掌握控股权是比较容易的;

    第二,目前美国风冷发动机有两个巨头,普·惠算一个,莱特公司也算一个,但在历史上,莱特公司进入30年代后就开始后继乏力,统治美国风冷界的只有普·惠,所以现在拿住了普·惠,就掌握了未来意大利的风冷发动机发展基础;

    第三,只要普·惠答应联合研发,等将来美国一陷入大萧条,孔蒂尼便可以用大股东的权利把普·惠公司整体搬离美国,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去意大利工作,虽然不会卡住美国的发动机供应,但却可以卡住将来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供应,在战争时期,这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拼生产,5个意大利也不是美国的对手,但如果卡住技术,当美国只能用p-36\p-40时,意大利却可以上p-47,那是何等的讽刺?

    联合集团其实有两块发动机制造领域布置,一块在联合动力,一块在联合航空,实际上走的是液冷、风冷齐头并进的路线,风冷目前拿下的是普·惠,液冷孔蒂尼也看好了目标,那就是英国的罗·罗,只要大萧条一开始,他就要跑过去挖墙脚了,到时候把罗·罗的核心与奔驰公司的核心一合并,那就可以用上装备狮鹫发动机的bf-109,未来还可以期待军刀发动机的ta-152——独领末日螺旋桨的风骚。

    这种手法还在美国当局的容忍之中,美国人也不傻,不会看你眼睁睁把关系国防的企业全部搞走或搞垮,必须要有要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场面,比如普·惠联合开发,把科研设在意大利,生产制造还在美国本土,那就可以说通了,而且美国除了普·惠还有莱特和一堆七七八八的小公司,自然也就谈不上唯一性。

    不过与几个大型企业商谈合同延续的事并没有像市场预计的那样顺利:部分公司提出额外要求,意思联合集团的设备合同可以维系,但推迟付款要给予一定补偿,意思前面定金就没收了,后续要补足全款才行——对这样贪心的公司,孔蒂尼自然懒得理会,那就是直接谈判破裂——这话连胡佛都没好讲;第二种是继续承认定金有效,但要求一次性支付全部尾款,这种要虚与委蛇;第三种是最客气也是议价能力最差的,仍然表示可以按照原合同履行。

    但联合集团提出了反要求,要求各企业降价,理由冠冕堂皇:目前市场上原材料、农产品和其他商品的价格都有所下跌,特别是大宗商品跌得更多,应该降价才行。

    在这么一提醒之下,众人才发现,原来现在白银的价格已跌掉了三分之一,钢铁、铜、铝等普通金属跌掉了25%,石油下跌了20%,农产品基本上是10-15%的跌幅,因为联合集团的毁约只涉及到重工业设备,而社会上不那么激烈,但其实同样也处于毁约状态的订货合同却有很多,很多个人和商家都在缩减合同,甚至连圣诞节的备货也减少了很多,孔蒂尼提出这个要求完全不足为奇。

    这样就卡在了上面,对华尔街这些大鳄而言,能够忍气吞声坐下来重新追认原定金有效已算是很大的让步,你联合集团还要再压价?这貌似极大地触犯了他们的底线,因此双方都处于僵持状态,几十家公司仿佛商量好了一般,谁也不肯率先松口让步,但谁也没有说拒不承认这些合同——毕竟现在原料价格在下跌,如果能按照原合同履约,他们的利润空间会更大——谁也没有想到,孔蒂尼压根就没有要履约的意思,他还等着崩盘后抄底呢,怎么可能现在就介入?

    这件事最着急的是胡佛,不过孔蒂尼的回话也很有道理,他因为联储这档子烂事,在其他地方损失很大,必须收回来一些,原料价格下跌还要我按原合同履行?——那我为什么不重新签订合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