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1314小说,免费在线网络小说,小说在线-尽在1314novel.com -> 都市言情 -> 再入仕途

章节目录 第四百零四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四章

    这一年,各个小丑登上了舞台。

    有的推销辟谷术,说可以几年不吃不喝活着,中央谁谁谁要推荐他得诺贝尔和平奖,“传功会弘法会,热闹得如今日的歌星演出。哈尔滨的王洪成声称可以水变油,一群著名科学家为他鼓噪。四川人牟其中成为万千企业家的偶像:他不摸摸自己口袋里有几个子儿,就与满洲里市长签协议,要建北方香港;又吹牛三年内,收购1000家国企;忽儿突发奇想,拉一班记者宣传他的计划: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让印度洋暖湿气流进来,干旱的中国西部,整个儿变成江南。太多的芙蓉姐姐,占领了中国的报刊版面,但问题是记者信,读者也信。

    还好,这个时候,也还有几个明白人。这些人少说多做,甚至只做不说。

    而这次赵政策回京城,也是要见一见这样的人。比如华尔街出身的王波明,国内的高西庆,王岐山等人。

    “要是有人在特区搞这样的乱七八糟动作,我就让公安局把他们抓起来。”赵政策有些杀气腾腾,这样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实在是个祸害,“不管是以招摇撞骗罪名,或者是搞封建迷信的由头也好。”

    “嗯。”李泉友点了点头,“这种风气不刹住,只怕会出大问题。”

    顿了顿,李泉友意犹未尽地补充了一句:“政策,在这个事情上,我和你的观点是一致的。”

    李泉友今天的心情很不错,和赵政策聊起了许多看起来有趣的事情。不过,赵政策知道,这个老狐狸是在试探着自己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内的见解与态度。因为,赵政策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京城赵家的主流思想!

    到了中午快下班的时候,李泉友才领着赵政策去省委书记吴裘皮的办公室,而这个时候,赵政策觉得肚子里已经开始唱空城计。

    吴裘皮很是高兴地接待了李泉友和赵政策,这个时候,吴裘皮进中央政治局已经成定局,心情很好。

    “这个高速公路工程,我原则上支持。”吴裘皮很是爽快地表态道,“不过,这个资金问题,泉友同志你要多想想办法。”

    顿了顿,吴裘皮有转向了赵政策:“政策同志,你可也不能闲着,该出力的地方不能偷懒。”

    李泉友点头称是,赵政策唯唯诺诺。

    “吴书记,李省长,我这里还有件事情向你们汇报。”赵政策笑了笑,“我想在特区内搞一个证劵交易所。”

    “证劵交易所?”吴裘皮微微一愣,看向了李泉友。可李泉友也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也不知道这个事情啊。

    不过,李泉友身为省长,在经济方面也算是专长,对证劵交易所自然也有些了解。

    “书记,证劵交易所,也就是发行股票的地方。”李泉友很快给出了证劵交易所的定义,让赵政策肚子里笑翻了天。

    “是的。”赵政策脸上却不露声色,“是的,在搞建设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将民众手头小的闲钱汇集起来,才能办大事,而发行股票,就是其中一个很有力的手段。”

    对于国内的制度不健全,股市一旦形成,必然会经过一阵动乱之事,赵政策很是明智地丝毫没有提及。在赵政策看来,只要方向是对的,就应该走下去。

    “这个事情中央还没有形成文件。”吴裘皮显得有些谨慎,“政策,你先拿个具体计划出来,然后我们省委常委会议上好好讨论讨论,作为一个专项议题。”

    “好的。”赵政策要的就是吴裘皮这个态度,自然显得相当高兴。

    既然黑乌市成了经济特区,证劵交易所的局面自然要加以改变,不能让深证和上海独大!

    股票的力量,赵政策深有体会,自然不愿意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至于中央文件问题,赵政策丝毫不担心,上海和深圳能搞证劵交易所,黑乌市经济特区自然也能够搞。

    “政策,你们特区经济发展起来,可也要帮衬帮衬一些贫困地区啊。”吴裘皮看了看赵政策,“我们北龙省内,可有不少贫困山区,那里的孩子们上学都上不起,就为了区区二十元的学杂费哪。”

    “请领导下指示,我们黑乌市经济特区帮助落后地区,一定不遗余力。”赵政策想都没想,就马上表态说,对于这一类的事情,赵政策是义不容辞,很感兴趣。

    “这个事情我们也拿到下周的省委常委会议上讨论吧,我的想法是一帮一,在这里先和你们通气。”吴裘皮点了点头,“政策,你也是省委常委之一,在一些事情上,能够站在北龙省这个全局上看问题,我很欣慰。”

    赵政策这个时候却心思翱翔在即将成立的黑乌证劵交易所内火爆的股票交易场面中,略微有些失神。

    还是李泉友在旁边轻轻的一声咳嗽,提醒了赵政策,这才回过神来。

    “书记,我下周有事回京城一趟,想请几天假。”赵政策笑了笑,掩饰了自己的失态。

    “不算请假吧。”李泉友呵呵笑着,“我知道你这个政策同志,要是为了私事,是不会特意回京城的,一定是为高速公路工程的资金问题以及证劵交易所的事情吧。”

    “既然是公事,以后你就打电话和泉友同志说一声好了。”吴裘皮摆了摆手,“不过,听说巧巧快生了,你可要多尽一尽做丈夫的责任。否则的话,巧巧只怕要怪我和泉友同志,把你按在了黑乌市里。”

    “哪里会,哪里会。”赵政策大汗,讪笑着。和领导开玩笑,赵政策还是有些不适应。

    “该吃中饭了,两位同志,一块去食堂吃吧。”吴裘皮看了看手表,“人是铁,饭是钢,先填饱肚子,才好做工作。”

    省委书记大人发话了,李泉友和赵政策自然是满口应承。

    这一趟省城之行,赵政策算是达到了既定目标,心情不错。

    一周后,赵政策出现在京城国际机场。一下飞机,就直奔京城赵家。

    “首长,我怎么觉得您这次特别心急啊。”警卫小刘难得的开起了玩笑。

    “呵呵,等你什么时候做爸爸了,也会体会到这个心情。”赵政策呵呵笑着,“小刘,有没有中意的女孩子,我帮你做媒好了。”

    “没有的事,没有的事。”小刘的脸刷地红了,不敢再多嘴了,让小李在副驾驶座位上嘿嘿直笑。

    且不表赵政策见了快要生孩子的孕妇邓巧巧,是如何的温馨场面。

    赵政策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现在京城经贸大学的校园。

    赵政策自然不是来校园找漂亮的学生妹的,而是另有要事。

    “请问,高西庆高教授在哪里?”赵政策抓住了一个身穿长裙的脸上有些雀斑的学生妹,笑着问。

    学生妹可很少遇到男生主动向自己搭讪,探头一看居然是个相当英俊的年轻人,脸色禁不住红了起来,期期艾艾地用手往办公楼方向指:“在三楼的办公室里,高教授就在那。”

    停顿了一下,学生妹又自告奋勇地说:“这位同学,我带你去吧,反正我也闲着。”

    小刘和小李在小车里远远地看着,做这怪脸。在校园里,两位警卫人员倒也不需要担心赵政策的人身安全问题,难得的放松一下。

    “首长还真有杀伤力。”小刘感叹一声,“那个学生妹妹已经是神魂颠倒了。”

    “那可不。”小李接话道,“连金夫人都拜倒在首长的皮鞋下,何况学生妹妹呢。”

    和这个有些害羞的女同学聊天,赵政策倒有种回到大学时代的错觉,禁不住甩了甩头,往者已矣!

    女同学被赵政策七套八套,差点把自己的祖宗八代的情况都告诉了赵政策,同时,赵政策也明白了高西庆教授的一些大致情况。

    到了办公室门口,女同学很是殷勤地指向了坐在里头一张办公桌前的高西庆:“就是那个头发有些秃的人。”

    “谢谢你了。”赵政策习惯性地伸出手来握手告别。

    女同学愣了愣,随即脸色通红,伸出小手在赵政策大手中轻轻一沾,随即飞跑开了,让赵政策苦笑着摇了摇头。

    高西庆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却已经部分秃头,头发有些稀松,有些聪明绝顶的味道。

    赵政策很是礼貌地敲了敲办公室的门,尽管门没有关上,这是个基本礼节的问题。

    “请问哪一位是高西庆高教授?”赵政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问了一声。

    “我就是。”高西庆终于抬起了头,略微有些惊讶地打量着赵政策。高西庆海外生活多年自然能看出赵政策身上的气质有些与众不同。

    “高教授,您好。”赵政策走了过去,很是自然地伸手与高西庆握手,“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赵政策,来自黑乌市经济特区,慕名前来,慕名前来哪,希望不给高教授带来唐突。”

    高西庆又是一愣,随即哈哈笑了起来:“原来是赵书记,我们国家最出名的经济专家啊,久仰久仰。”

    高西庆曾经在美国华尔街的证劵市场律师事务所里混迹多年,赵政策的市委书记头衔并不能给高西庆多大视觉冲击。不过,这一类人,还是很尊重有能力的人。

    以高西庆的阅历,自然清楚眼前的赵政策以往的经济改革经历。

    “请坐,赵书记。”高西庆站了起来,很是热情地同赵政策握手,“我给您泡杯茶。”

    “不了。”赵政策摇了摇头,“此次前来,主要是向高教授请教证劵交易所方面的事情,这个公共办公室里,只怕会打搅别的教授办公,我们还是换个地方谈吧,不知高教授是否有空。”

    “有空,有空。”高西庆一听赵政策是为了证劵交易所的事情而来,喜出望外,连声说道,“我有的就是时间。”

    顿了顿,高西庆又突然想起道:“赵书记,我先打两个电话,通知两个懂证劵交易的朋友,咱们一起聊吧。”

    “是王波明和王岐山两位同志吗?”赵政策就笑着问。

    “看来赵书记是早有准备啊。”高西庆点了点头,“他们两位一定很高兴见到您。”

    高西庆电话过后,很是兴奋地说:“赵书记,我们去金鑫茶楼吧,他们一会儿就赶过去。”

    “好的,高教授请。”赵政策对高西庆保持了足够的尊重。

    坐上了赵政策的小车,高西庆倒没有任何不适应的地方。赵政策却没有注意到,在校园里,那个脸上有雀斑的女孩却是盯着小车远去的方向,痴痴看了很久,一动不动。

    在金鑫茶楼,赵政策见到了王波明和王岐山这连个未来的中国证劵界出名人士。

    这段时间,这三个海龟精英却略微有些失魂落魄。还好,三个人都对中国证劵市场创建的艰难性有着充分的准备。

    这些日子,三个人基本上是靠自行车为交通工具,游说于国务院各大部委和各个大型企业之间,其中的艰辛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王波明和王岐山显然都听说过赵政策,没敢托大,站在茶楼门口欢迎恭候赵政策的到来。

    一阵寒暄过后,一行人上了茶楼,泡上了铁观音茶,边喝边聊。

    “真人面前不打诳语。”赵政策直奔主题,“我们黑乌市经济特区想率先创建证劵交易所,想请各位帮忙。对股票市场,我是门外汉,只能请教你们这些专家了。”

    “这也是我们的共同梦想。”王岐山点了点头,“赵书记,您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好了。”

    “政策方面的事情,我来想办法,相信问题不大。”赵政策微微一笑,信心十足地说,“我也可以拉来大约二十家国内大型企业,为证劵交易市场助威。不过,证劵交易所的具体操作,就拜托给三位了。”

    “就这么简单。”王岐山三人禁不住愣了愣,自己三个人这些日子腿都跑痛了,可事情还没有任何眉目,没想到,赵政策这个市委书记却是如此轻描淡写。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