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久,隐然执掌远东地区海军的牛耳非但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以及军事息息相关,同时对于东亚大局亦时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惜乎,迄今仅有葛雷汉(gerald s. graham的《中国舰队:战争与外交》(the china sr and diplomacy一书传世(1978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而且仅及于1860年为止其余则概付阙如,迄今当未见有人继续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资料及时间之所限,只能就甲午战前该舰队在中国的活动及其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学术先进
一、十九世纪英国海军之世界分布概况
自十六世纪新航路及新大陆发现之后,欧洲各国莫不竞向海外拓展,以争夺殖民地与海外贸易市场,最初有葡萄牙、西班牙;其后荷兰、法国、英国继之遂使海上战争相续不断,最后则以英国为最大的赢家自七年战争(1856-1873及特法拉加之役(war of trafalgar, 1805等役击败其强敌法国,其势力即如日中天,成为名符其实的“海上霸王”
由于英国殖民地遍及于五大洲,而有“日不落国”之称,且其商业势力凌驾于世界各国,是以为了保障殖民地及航运的安全,乃将其皇家海军(the british royal navy有计划地分驻于世界各主要地区,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网从其舰队的名称,即可了解其海军分布概况:
1. 大西洋舰队(the home or the atls
2. 地中海舰队(the mediterranean s
3. 南非舰队(the south afrs
4. 东非舰队(the east afrs
5. 海角舰队(the cape of good hope s
6. 东印度舰队(the east indian s
7. 西印度舰队(the a s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这些舰队的成立并非同一时期之内,而是从十八世纪逐渐演变而来其兵力的大小,也多依据当时的环境而定,并无定制其中以本国舰队最大,地中海舰队次之,但其后的东印度舰队及“中国舰队”则取地而代之再者,英国的海军舰队之精良不仅在其装备,而在其组织与训练,尤在其有远大的理想与健全的制度以装备而论,在1830年之末,英国海军所用的尚皆为木质的帆船其后受到法国的刺激,方才开始制造蒸汽轮船1840年,虽曾制造了一艘铁甲舰“奈米西斯号”(hs. nemesis,参加了鸦片战争、但仅为辅助性质直到1859-1860年间方才先后制造了两艘装甲战舰──“武士号”(the ce姊妹舰自此开始一个以铁甲舰为主力的“铁甲船时代”(the era of the ironclad此外,英国海军的早期在制度上也存在许多的缺失,直到1832年方才经由海军部长高理汉raham大力改革统一海军的事权,减少内部的消耗浪费;限制人身的体罚,改良升迁不公;建立海军服役及退休金制,增造海军新式战船并将海军船只依据不同吨位及马力,划分为铁甲、装甲、巡洋、炮船、帆船、汽艇等级,以便配合编制同时还严密舰队组织,加强兵员训练,维持严格军纪,因此气象为之一新高理汉所订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使英国的海军做到“经济”、“有效”、“保持世界的优势”(具有世界海军二强的标准同时,还要与新发展的科学技术绿色是英国海军的一次革命[1]
二、“中国舰队”成立的时代背景
“中国舰队”成立的时间,史家的观点颇有不同一说于1834年东印度公司告终, “china s”即自东印度舰队(the east indian s脱离而产生一说是在1865年东印度舰队在中国之部分船只**成军[2]尚有人以为自1864年东印度舰队已经分化,“中国舰队”开始以香港为总部,而成为一个分离的个体但仍作为一个东印度舰队的支队(the east indies divisian,而由一位准将衔的舰长指挥其防地则限于红海至北婆萝州阿琴湾(achin head一带的区域至于负指挥此二支队的舰队司令则由一位少将担任他既负责管理印度洋事务、也负责管理中国方面的事务,故此时的中国及东印度舰队,实可以称之为一个“联合舰队”(the dual squadron其兵力包括一艘大型战舰或旗舰“爱勒考特号”(hsrt,2艘五级战船(“cambrian”及“castor”,4艘六级战船,5艘本质炮船和三艘蒸汽轮船除调查船2艘不计外,合计有大小战船15艘但其中仅有4艘快速战船,2艘木帆炮船及一艘蒸汽轮船留于东印度舰队其余则全为“中国舰队”所有,其舰队司令则为考希伦(trame[3]可是根据英国海军部的档案记载,却认为该一舰队(china s成立于1864年同时,并指出它在过去曾经隶属于东印度舰队,其后成为联合舰队的一个主要支队其活动范围,有一个时期曾西抵澳大利亚、北达白令海峡俄之海参威以及中国、日本海岸,甚至还包括中国的内河等广大地区[4]综合以上所述,可知“中国舰队”乃由东印度舰队中脱离而**成军,应无疑问
十九世纪中叶,中英之间曾经发生二次大战,一为鸦片战争(1839-1842,一为英法联军(1857-1860在这两次战争中,英国政府都采取“炮舰政策”boat policy,而以其优势的海军为先锋在鸦片战争时以东印度舰队为海军的主力,到了英法联军时则以“中国舰队”为其主力军当时指挥作战的舰队司令为西马(michael seymour西马出身于海军世家,其父是拿破仑战争(the napoler时的名将而他也自幼时即参加海军,具有四十余年海上的经验他本在波罗的海海军那皮(sir. charles napier将军之下服役,嗣以克里米亚战争(the crimer行将结束,而远东又行将多事海军部为借用他的长才,特将他晋升为海军少将(rear admiral,以接替施泰麟(james stirling为“中国舰队”司令西马于1856年之春到任,其所受的训令有二:一是监督俄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活动,一是协助港督包令(john bowling与中国交涉修改南京条约及进城事宜[12]
西马在英法联军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广州之役(1856-1857时当西马抵达香港后不久,适以“西林教案”(1856年7月25日和“亚罗事件”(1856年10月8日先后发生,事态变得相当复杂为了加强对华交涉,港督包令及广州领事巴夏礼(harry. s. parkers都主张采取强硬的态度,凭借武力迫使中国屈服于是西马遂成为执行此一任务的关键性人物虽然此时法国与美国亦于同时参与攻打广州的行动,但仍以英国的海军为其主力在西马的指挥之下,分由其部下懿律准将(j. b. elliot等率领兵船 “syhille”, “barr”, “cormandel”, “eer”, “sampson”, “col”, “iger”, “aukland”等对于广州外围的军事据点,如猎德炮台、威远炮台、横档炮台、虎门炮台等地展开猛烈的攻击,并予以占领同时,且以船炮对于城内的总督府大肆进行轰击,施行空中威慑又与中国的帆船水师发生大战,以七艘炮艇将二十艘中国水师击溃尽管西马等对广州不断地进攻,并向两广总督叶名琛一再提出警告,甚至发出最后通牒,要其应允英方所提出的修约、进城、赔偿、道歉等条件,但叶氏却绐终未予理会一则由于省河水浅,英军大船无法驶入再则由于英军兵力不足,无法大举于是包令及西马只得求援于印度及海峡等地总督派兵相助适以印度有兵变(1857年5月13日,一时无法如愿直至是年(1857年12月24日才由联军大举攻陷广州,俘获叶名琛此一战役始告一段落计自1856年10月到1857年11月止,前后长达年余之久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英美两国都曾对于台湾发生兴趣西马拟派人赴台调查,美使伯驾(peter parker亦拟梁指,因之特为照会包令,表示反对,其事遂告终止[13]
第二个阶段是大沽口之役:广州失守后,英方为了对清廷直接施加压力,于是乃决定挥军北上前往白河口,威胁北京的门户由新任的英使额尔金(james b. elgin会同法使葛罗(b. gros组成联军从双方所出动的兵力来看,可知英军比较法军占有优势英船15艘、法船11艘,英炮192门、法炮164门,英军2088人、法军1000人故知此次战役的主力仍由西马负责指挥由下表即可知英法联军兵力的概况[14]
英法联军之役,于1858年大沽一战之后一波三折,至1959年6月,因换约问题,于大沽口再度发生冲突此时英使已由额尔金易为其弟普鲁斯(frederick bruce,而法使则以布尔布隆(a. de. bourboulon取代葛罗另外,“中国舰队”司令英国海军提督西马也换成了何伯(james hope这一次英国所出动的兵力计有战舰20艘、大炮174门、官兵2000人;法国则有军舰2艘、大炮50门、官兵数百人,故战争的主力军仍在英方
云南事件(yse发生于1875年(光绪元年2月21日,因为英国翻译员马嘉理stus r. margary在云南被杀,故又称为“马嘉理事件”(margary case,此次为英国的探测队由缅入滇、英方原本即含有阴谋,故为云南当局所不欢迎,因而有此一不幸事件之发生说来本是一椿地方个别事件,不难加以解决可是由于当时的英国公使威妥玛(tde熟悉中国官场情形,加以想借机建功,于是乃将其事予以扩大,向中国政府进行敲诈勒索,虚声恫吓并提出最后通碟,扬言如不答允所提条件,即将断绝两国邦交,下旗回国而英国在华的海军“中国舰队”也因之成为其利用的武力,随之推波助澜
巨文岛位于朝鲜西南部之济州岛附近,又名“汉弥尔敦港”(port of hamilton,原为一个荒岛,并无战略价值,但以此时俄国拟向朝鲜发展,并拟租借永兴湾以为其海军基地,自然引起英国的关注,于是乃决定先发制人,而于1885年5月12日派遣“中国舰队”司令哈密敦(vice-adm. v. hamilton将该岛正式占领,并要求朝鲜承认朝鲜当即拒绝,向英提出抗议俄国驻汉城总领事韦宝(mr. www.jtxsk.comsky,声明俄无意侵占巨文岛或其它朝鲜土地之意一面要求英国自朝鲜撒兵,归还巨文岛同时,并命丁汝昌及琅威理率领“定”、“镇”等六舰于访问海参威途中,经过永兴湾之元山、釜山进行实地查看而“中国舰队”司令哈密敦亦以为该岛仅可作为中途加煤站,无法作为海军基地,更无法与俄之海参威相提并论因而乃于1887年2月17日正式自巨文岛撒退,而使此一事件获得解决[24]
不过,平情而论,“中国舰队”对中国的海军尚称友好,特别是北洋舰队一则由于其主要干部大多曾留学英国,接受英式训练,其规章法令多以英国为本,再者船只亦大半购自英国,而为英军所熟悉特别是在琅威理(willlang为北洋海军的总查时期,双方的关系最为融洽因为琅氏原即服务于“中国舰队”,曾经担任“吉斯瑞尔号”副舰长d of the kestrel,其后为中国向英国海军借调而来1890年虽以“香港事件”迫使琅氏辞职,造成中英之间的不快,但英国海军对于中国海军则依然予以同情与协助
“中国舰队”为了表示对中国海军之重视及友好,曾于1886年醇亲王检阅北洋海军时,其司令哈密敦(vice-adm. v. hamilton亲率10艘军舰前往观礼于5月20日至旅顺拜会醇亲王,隔日(5月22日,又到烟台口外,联同法国水师提督理尧年(adm. rieunier鸣放礼炮21响,向醇亲王致敬接着又登“海宴号”晋谒,宾主相谈甚欢,并摄影留念同日晚李鸿章亦偕善庆等登英国旗舰(hs. auds及法国旗舰(turenne回拜1891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北洋海军举行第二次检阅时,“中国舰队”司令李查理(antle作三次长谈;第一次会见是在旅顺北洋舰队提督的旗舰“定远号”上,时为1894年5月14日第二次是在大连,由李鸿章回拜,在“中国舰队”的旗舰 “alacrity”号上,时为1894年5月17日第三次在威海卫岸上,时为1894年5月21日在这三次会谈中,李鸿章曾一再地强调中英之间应为一“天然的同盟”ral allies,希望与英国共同合作,甚至曾言如英国进攻海参威,他也可以命令中国的海军从旁协助李鸿章于甲午前夕所发出此一讯息,其真正目的是期望能拉笼英国对抗日本(或威慑日本可是事实证明,此事绝无可能,因为国际间都以自身的利益为其优先,而非单方的一厢情愿[26]
[1]grace fox, “british admirals & chinese pirates”, 1940 london pp2-4 10-17
[2]gerald s. graham. “the china sr and diplomacy” (1830-1860 1978. oxford pp267-268.
[3]ibid, p.241.
[4]根据英海军部于1844年7月25日发给rear-admiral sir trane的训令: “east india s, limits from 25 july 1844he north by the shores of asia,he orth of the equator. thence alhe equator to 66e. lde, thence by 66e. lde to lde 10s., thence by lde 10slde 75e., thence by lde 75eherrclehe east by 170.com 1/5543 ; adm 2/6.
[7]grace fox, “british admirals & chinese pirates” (1830-1869, 1940, london, p.p.32, 108, 176; alexander michie, “the englishhina”. vol i. p.p.229-307, 1900 london; gerald s. graham, “the china sr and diplomacy” (1830-1860 p.p.268-275.